在國際兒童節前夕,我們來關注一下國內時下的商業性兒童空間。
商業空間作為品牌展示的終端,往往需要結合品牌進行系統化的視覺甚至行為設計,從而與消費者建立聯繫。設計師不僅需要對多年齡層次人群的需求綜合考量,還要平衡好商業因素與使用者本身的關係。
因此,根據兒童空間的使用者特點,其設計有自身的特性。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瓦龍·亨利認為,隨著兒童的生長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們逐漸具有了一定的主動性,在接受外界刺激後會把這些刺激與自身特點結合,轉化為內在動機世界再作出反應。所以兒童空間的設計不同於成人,需要考慮到使用者的特殊性——功能尺度與心理感受,對安全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全球設計獎項研究所本次精選了13個國內案例,涵蓋了不同的商業類型,包括教育培訓 、酒店民宿、售樓部、樂園、餐廳、零售等等。案例中設計師使用不同設計策略,呈現出具象或抽象、豐富或簡約的空間氛圍,以期更好滿足商業與兒童的共同訴求。
01
阿那亞兒童餐廳
類型:餐廳
設計單位:Wutopia Lab
品牌:阿那亞 Aranya
Wutopia Lab 受阿那亞委托將會所一翼改為兒童餐廳,以豐富的想像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對日常生活進行「特殊表現」,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實,創造出能夠揭示現實生活真相的日常的奇跡,貫徹設計師的設計哲學。
設計師通過消解材料的物性,希望在物理空間中創造一種失去材料質感和空間指向的場所。漫反射燈光,白調子使室內空間失去質感,尺度和方向,使時間失去流逝感。空中的飛屋作為兒童探索路線的終點,成為園區一個顯而易見的標誌,同時也使我們思考生活的局限。
會所鳥瞰 © CreatAR Images
餐廳 © CreatAR Images
遊樂場 © CreatAR Images
遊樂場 © CreatAR Images
飛屋 © CreatAR Images
02
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北京服裝廠改造
類型:綜合
設計單位:末廣建築
品牌:量子家
本項目的前身是建於上世紀的服裝製造廠,擬保留原有建築物並改造更新成以兒童科技館為主,融合酒店、親子教育、遊學營地、商業等綜合業態的少年兒童活動中心,重塑小鎮新的社區活力。
整個廠區主要分為南北兩院,北院由大廠房生產車間改為兒童科技館、多功能廳和餐廳等需要大跨度空間的功能。南院則由庫房、集體宿舍和食堂改為酒店住宿功能。
設計師回應不同的場地條件和功能需求,對不同的單體建築採用不同的改造策略,將空間敘事體驗的重點放在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上。設計師採用遊戲式地景的改造策略,在北院置入圓環坡道和鋼格柵平台,抽象形式不限定孩子的認知與想像,讓兒童在此恣意跑跳。南院花園則模仿野生肌理打造成自然悟真的場所,孩子們在這里體驗著自然最本的美。
廢棄的食堂改造成酒店接待廳,採用了精致做工與現狀建築內表面的斑駁肌理的設計策略,讓新舊元素在保持真實性的前提下和諧共存,還互為作用產生了一種新的開放性和豐富性。客房改造契合場地內原有建築的材質和尺度,還使用了拆遷村落的回收的老磚。從民宿主入口到客房區,設計師營造一個松散又連續的戶外體驗路徑,
改造後的廠區重塑了小鎮新的社區活力 ©夏至
北院遊戲式地景,模糊的空間邊界,鼓勵身體與空間的擴張與互動 ©夏至
改造後的南院 ©夏至
咖啡廳,天花板和牆壁都處於改造前最原始的狀態 ©夏至
內向的民宿庭院,磚房子里的綠野 ©夏至
客房,新與舊的時間對話 ©夏至
03
海沛兒童創想樂園
類型:樂園
設計單位:譜空間工作室 SpActrum
品牌:海沛
圖片版權:李瀚祺、李真
SpActrum思考當代孩子自然教育的缺乏,商業形象對孩子的精神束縛,重新尋求空間對孩子的含義,為其提供一種場所的自由。
設計首先思考形式問題,從隱喻宇宙律則的基本的幾何形態出發,經演變表達宇宙的靜止中蘊含的運動勢能。基本造型經簡單操作產生的形體界面變化,創造出不同的心理體驗。用豐富的空間和界面喚起兒童身體律動與接觸的本能,從簡單的行動掌握主體的自主性,促進孩子的自由成長。
接待台&親子餐廳
平面經過多向度的扭轉、堆疊和位移,演化成一系列可以行走的斜面,激勵我們去攀爬和征服
曲麵包裹的階梯座椅
漂浮、交錯的曲面片段
04
開元哇哩哇國親子酒店
類型:酒店
設計單位:唯想國際
品牌:開元森泊度假樂園
湖州德清開元森泊度假樂園的「酒店+樂園」一站式度假模式催生了哇哩哇國奇妙酒店。整體設計上採取了靈活的策略,兼顧了小朋友與商務人群的需求,空間的氣氛與娛樂性會結合不同功能區調整並注重銜接,酒店時尚且富有童趣。
社交性強的公共區域設置成兒童的娛樂空間,碰撞的色彩與趣味性設計使各年齡層的人群都能參與到互動中。五層的樹屋連接整個垂直交通空間,成為兒童的專屬通道,商務團體則通過電梯通行。
從前廳區域過渡到客房區域,娛樂設施逐漸減少,公共走廊用活潑的配色和幾何圖形打造樂園的感覺。客房設計簡約時尚,生性熱鬧活潑的孩子需要安全的活動空間,而成人更注重房間的安靜和整潔。
酒店外立面
風格統一獨特的品牌展示設計
社交性接待大廳
客房區域公共走廊
客房
05
昆山萬象匯兒童主題區
類型:樂園
設計單位:唯想國際
品牌:Meland club
項目位於江蘇昆山——昆曲的重要發源地,為萬象匯3樓的兒童主題公區改造,旨在打造一座集親子、休閒、目的性教育於一體的多功能體驗場所。
設計師通過統籌式立面設計,模糊了公區與鋪面的物理邊界,做到了整體構圖美學的統一性和空間敘述的完整性,令商業空間爆發出了更多維更強勁的場域能量。
設計師展現對傳統藝術元素的現當代表達的思考,不拘泥於既定塑型的沿襲與模仿,以昆曲作為項目美學概念的發源,用趣味設計手法置換傳統美學形式,做到文化精神與萌趣童真的玩味融合。空間得以作為橋梁,完成了一次對兒童群體的精準文化輸出與傳承性教育。
根據對消費者動線的科學規劃,還在空間內打造了多組興趣點位,結合功能做到消費者拍照打卡互動。
入口
樂園鳥瞰
傳統文化的新式美學
互動性座椅
06
花花樂園
類型:售樓部
設計單位:峻佳設計
品牌:花樣年地產
「地產+運營」模式升級大潮下,房地產企業紛紛從地產開發者到服務者進行角色轉型,圍繞居住者生活及場景進行系列產品和運營服務革新。花花學園通過重新定義銷售中心,進行未來兒童教育與社區共享空間的實踐。
設計師從前期策劃、品牌命名及VI視覺識別系統、室內、展陳全維度一體化設計,打造完整的故事化場所體驗。從「繪本」靈感出發,設計了「空間守護者」的IP形象,形成了花花學園獨特的符號識別。「空間守護者」的角色穿插於各個場景中,做到以故事先行的場景化設計,融合了社區公共需求、地產品牌展示和空間銷售多種功能。
空間形式以「線條」為核心進行設計,傳統的售樓部配置也重新融合新元素,兒童化、趣味化的空間本身成為講述者與教育者。
抽象變幻的線條感設計成為本案核心 ©廖貴衡
繪本故事中的角色 ©廖貴衡
故事線與空間分布 ©廖貴衡
舞台 ©廖貴衡
遊戲區 ©廖貴衡
創意沙盤 ©廖貴衡
07
孩子的時光
類型:零售
設計單位:RIGI睿集設計
品牌:kidsmoment
不同於成人自主選擇服裝,童裝的消費行為是以家庭為核心,家長帶著孩子買衣服,不是孩子自己在買衣服。建立這種社會關係的立場上,RIGI睿集設計希望營造一種家、信任,幸福的場所,而不是只講效率冰冷的商業空間。RIGI睿集設計需要把握快消品牌空間的效率、商業吸引力和溫馨之間平衡。通過空間、行為、道具、視覺的整合,為品牌和公眾打造一種創新型的體驗終端。
RIGI睿集設計策略性地額外開辟了會員區和兒童體驗區,在各個角落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設計,旨在增強與顧客之間關係。
RIGI睿集設計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將抽象的「家」圖形運用到空間,並用數字去強化各個不同功能分區。豐富的、模塊化的道具以一種介乎於成人和兒童之間的尺度來布置陳列空間。材質上使用生活化的物料以及柔和溫暖的木質,同時配上多種場景化的、充滿童真和幸福感的色彩。
RIGI睿集設計將插畫元素做了大量的軟性應用,給成人和兒童傳遞簡單易懂的空間信息,讓VI變成一種應用在空間中呈現。
入口展示 © Yue Ping
陳列區,「家」圖形運用到空間 © Yue Ping
陳列區 © Yue Ping
兒童趣味性設計 © Yue Ping
品牌視覺 © Yue Ping
08
保利和國際藝術中心
類型:教育培訓
設計單位:PONE ARCHITECTURE
品牌:保利和樂教育
中國保利和樂教育是一家針對4-12歲兒童的藝術培訓機構。業主方前期就提出,需要一個專業、從孩子感受出發、非傳統的藝術空間。
PONE ARCHITECTURE希望用兒童的思維來創造藝術空間 ,設立簡單直觀的環形路線,希望孩子通過彎曲的視覺探索空間、啟發靈感,激發他們對藝術的興趣與好奇心。
PONE ARCHITECTURE根據課室機能分配面積,教室融合公共空間,提供更多場所舞台激活本能藝術潛能,同時根據聲量分貝遞進安排課室團組。
藝術中心外觀 ©陳銘
樓梯間的弧形空間 ©陳銘
教室與公共空間的融合 ©陳銘
多功能可變家具組合,創造更多教學模式 ©陳銘
一層平面圖 ©陳銘
09
維塔蘭德親子餐廳——兒童樹屋樂園
類型:餐廳
設計單位:古魯奇建築咨詢有限公司
品牌:維塔蘭德 Vitaland
古魯奇所設計的維塔蘭德親子餐廳旨在為兒童建造另一個與父母互動的場所,解決照顧孩子無暇顧及自己生活的飯局問題。設計採用清新風格,創造更多攀爬及色彩的空間,更多考慮小朋友的使用。孩子們自娛自樂、「野蠻生長」,父母愉快用餐。
設計採用「樹屋」的概念,錯落的木制框架構築的小房子構成不同的兒童體驗空間,半圍繞著就餐的大堂,而蔬菜與水果作為餐廳的vi形象主體放在入口。
大廳盡頭的樹屋聚落採用的玻璃窗的顏色既區分空間,又與視覺系統相呼應,上下層設計成容納不同功能的兒童空間。
巨大的西蘭花在入口迎接客人 ©魯魯西
就餐大堂 ©魯魯西
框架構築的小屋 ©魯魯西
樹屋聚落 ©魯魯西
兒童活動空間 ©魯魯西
10
西安Qimoo 童裝連鎖店
類型:零售
設計單位:Crossboundaries
品牌:Qimoo
Crossboundaries顛覆以往傳統服裝店鋪分散布置的格局,或借助卡通公仔營銷的童裝店鋪,通過 「種子」概念進行整體設計。
Crossboundaries利用「種子」融合了多種功能,全面考慮不同人群的活動模式,特別是「兒童」這一重要角色的特質,將玩樂的天性融合其中,父母與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獲得有別於其他店鋪的空間體驗,不僅僅從視覺上感受Qimoo的獨到之處。
種子與店鋪空間通過邏輯聯繫,使空間界面演變出不同的功能,如鏡子、logo牆、品牌VI形象等。Qimoo設計邏輯的嚴謹同時體現在靈活的可復制性上, 「種子」可以和不同店面進行融合設計。
「種子」概念設計的店鋪 ©楊超英
從種子與店鋪產生邏輯關係 ©楊超英
集展示,試衣,儲藏功能為一體 ©楊超英
別出心裁地引入了可供兒童玩耍、休息的通道空間 ©楊超英
11
小碗海邊親子民宿
類型:民宿
設計單位:餘論設計
品牌:LITTLEONE小碗
圖片版權:張哲明、馬筱祺
在深度體驗過周邊業態,充分理解品牌後,餘論設計定下「引海入室」和「增添樂趣」兩個設計基準,將親子互動從外部大環境引入室內,獲得一種輕鬆、自然、舒適又不乏趣味的居住生活體驗。
餘論設計要讓每個客房都獲得極佳的觀海、觀景、打卡體驗,無法改動建築主體的前提下,對室內結構進行了調整和優化,設置對不同類型的客房:帶來極致觀海體驗的A類、注重舒適靈活和親子互動的B類,觀海整租房型的C類。 「親子」民宿在不打破「住宿」這一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細節處增進人和人、人和空間的互動。觀海露台引入「天空bar」的概念,成為思考人與大海之間關係的空間。
在用色上,首次使用「1/2白」理念:比色彩本身更重要的是留給人遐想。「紅黃藍」三原色基本用色規則上做了諸多調和:淡粉、馬卡龍綠、橙色。
面朝大海的室內空間
客房A
在常規房門上「挖」了一個小門洞
客廳中設置滑梯,加強親子互動
露天酒吧
12
UCCA兒童藝術中心
類型:教育培訓
設計單位:CUN 寸 DESIGN
品牌:UCCA
CUN寸DESIGN改造了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室內部分,建築的二層為UCCA 兒童藝術中心,面向2-11 歲兒童。為了提高品牌文化的在地性,設計師將現有空間進行重新布局,運用最新的UCCA的VI系統,把平面比例復制運用到空間比例當中。空間設計回歸人本身,激活文化輸出。
家長等候區域的空間設計結合UCCA的VI系統,以原有建築鋼結構使空間造型形成拱形走廊,作為使用者們最常接觸的場地,促成進入者與空間之間的關係。親子及兒童教育班教室結合了建築創造的私密性與教育獨立性,同時又融入在整個大空間中。克制的設計把更樸質和更包容的空間留給孩子們自己去想像。
兒童藝術中心入口 ©史雲峰
以白色為主色調的室內空間,結合原有建築結構設置拱形走廊 ©史雲峰
兒童藝術中心大廳 ©史雲峰
白色走廊,兩側設置私密教室 ©史雲峰
13
長頸鹿美語前灘空間設計
類型:教育培訓
設計單位:杜茲設計
品牌:長頸鹿美語
英語、品格力、多元知識、個人表達是長頸鹿美語為孩子提供的基本需求。項目需要在不規則用地整合功能需求,在有限的橫向布局借助5米層高優勢做立體布局設計,創造更多高高低低的空間,營造更多體驗與探索樂趣。將擁有互動展示功能的舞台與教室布置於沿街270度的環形玻璃幕牆區域,面朝最熱鬧的文化廣場,同時兼具公共文化的展示功能;以功能與體驗導向,設計師為孩子們設計了一組充滿想像力的動線,而將常規的教學教室及辦公室布置於安靜的空間腹地。
項目外觀,面向開放的廣場 ©吳清山
玻璃櫥窗向城市展示室內空間 ©吳清山
結合品牌展示的開放式劇場 ©吳清山
流線及功能分布 ©杜茲設計
閱讀劇院 ©吳清山
流動的室內空間 ©吳清山
結語
品牌方的訴求、商業功能類型、現代環境、設計師自身…..這些因素都制約著物理空間的最終呈現。產品化思維、故事線設置、商業形象的反思、自由探索的界面、趣味的互動點….在承擔商業用途和考量使用者特殊性之間遊走,空間最終都需要回歸物理空間里的事本身,回歸到空間里的人本身。
設計師以卓越的創造性做到系統性空間設計,便會構成獨特的空間語言,溝通著人與空間…..
策劃:周三霞
文案:Two
編輯:曉熠
校對:鋤頭
由 全球設計獎項研究所 整理髮布
如出現錯誤或需轉載,請留言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