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哈佛牙醫博士陳俊龍躍升為世界名醫錄,同時也擁有五十項世界專利發明。他的過去著作啟發了許多孩子追求牙醫事業的道路。今年年初,他再度推出了兩本新書,一本是名為《玉米田裡的小男孩:從玉米田到哈佛》的繪本,另一本是《醫生!我可以植牙嗎?》。他的病患群涵蓋全球各國的政商名流,種族也極度多元。以照顧患者的身心靈為己任,這也使他贏得無數患者的尊敬。現在,他的五個孩子都步入他的後塵,正在美國的醫學院攻讀牙醫學,成為牙醫師。
哈佛畢業後,陳俊龍在美國開業多年,然而直到年屆半百時才回到台灣參加牙醫執照考試。他坦言,當時在美國開業穩定,並沒有打算回台灣開業,考試只是為了孝順年邁的父母。直到第三次考試時,一位完全陌生的牙醫師透過社群平台傳來一句「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的訊息,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他,讓他下定決心非考過不可。
在為期三個月的準備期間,這位牙醫師無私地提供了考試所需的書籍、陪讀,甚至建議他選擇在台北以外的地方實習。這份無私的幫助讓他深受感動,他成功通過了國家考試,並如願在台中豐原取得台灣的牙醫執照。
▲哈佛牙醫博士陳俊龍今年年初再度出版《玉米田裡的小男孩:從玉米田到哈佛》繪本,希望激勵更多孩子勇於實現自我夢想,並出版新書《醫生!我可以植牙嗎?》,收錄了眾多病例和病人訪談,為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陳俊龍表示,當年為了應付考試,他不眠不休地投入準備工作,只能利用周末時間飛往上海為患者進行植牙手術,以支付員工的薪水。然而,努力終有回報,他終於獲得了高分通過考試的喜悅。更令他驚喜的是,他發現自己成為台灣歷年來應考年齡最資深的考生。他的努力和學習精神也激發了孩子們對成為牙醫的渴望。
作為曾經的留學生,陳俊龍回顧過去,感嘆今天的成就是經由失去親情所換取的。他選擇在畢業後開業,以便在孩子們的童年中與他們共同成長,彌補了他自己童年時缺少親人陪伴的遺憾。儘管他從未期望孩子們繼承他的事業,但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他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不期然地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他的專業知識也成為親子們最佳的共同話題。隨著子女們紛紛進入牙醫學術和執業領域,他們看到父親過去發表的多篇學術期刊論文,深切感受到他在牙醫界的卓越表現,他們直接成為子女們最佳的榜樣。
談及世界各國病患的差異,陳俊龍指出,歐美病患傾向於討論治療選項,在植牙手術前會和醫師進行討論。而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病患則更傾向於尊重醫師的建議,幾乎完全聽從醫師的指示。他始終以病人為最好的老師,這推動他不斷在植牙領域追求創新。他從病人的需求出發,發展了從母子刀到一鑽植牙等技術。他致力於縮短手術時間,減小傷口,並成功地為其他牙醫拒絕治療的糖尿病、愛滋病、牙周病以及接近百歲的患者提供了解的援助,不僅手術後康復良好,更成為改變他們命運的恩人。
然而,陳俊龍在取得台灣牙醫執照後,卻遭遇了同業的打壓。他經常發現其他牙醫竊取他的患者X光片,用作手術前的案例展示,並放上傳統植牙的X光片作為手術後的成功案例,試圖混淆視聽。這使他無法防範。
鑑於牙醫職業生涯通常包含尋找工作、創業以及擁有多個診所,陳俊龍將他在國內外逾60,000顆植牙的實務經驗轉化為教學系統。他分別於1998年和2016年在美國及台灣創立學院,教授全球最新的植牙趨勢和臨床實踐,培養更多優秀的牙醫人才。展望未來,他期許將自己一生所學傳承至歐洲市場,讓更多患者不再受傳統植牙的困擾,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
參考資料:陳俊龍牙醫發明一鑽植牙系統 提醒植牙前必須了解的事
以下是陳俊龍談植牙的影片